2025年9月8日至12日,由郑州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我院承办的“2025年研究生国际学校—护理与健康学院分校”顺利举行。本次国际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邀请了来自国外莱顿大学、蒂尔堡大学、蒙纳士大学、巴塞罗那大学、罗切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内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护理与健康领域的前沿主题进行了深度分享与交流。我院全体硕博研究生、附属医院研究生及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学习。
9月8日上午,国际学校隆重开幕。护理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刘东玲主持开幕式,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办主任杜精益致开幕词。杜主任代表学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筹办本次活动的师生致以诚挚感谢。她在发言中指出,举办国际国际学校是响应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号召、落实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她强调,护理学作为关乎人类健康福祉的重要学科,更应以开放姿态融汇全球智慧,并鼓励同学们勤思考、善交流、重实践,充分利用这一高水平平台,拓宽视野、激发创新。
主题授课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科研处副处长唐尚峰副教授介绍了“多水平模型”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该模型在处理分层数据中的作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李峥教授深入探讨“混合性研究设计”,解析如何融合定性与定量方法以应对复杂研究问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副院长孙玫教授系统讲解“干预方案的构建”,涵盖从理论支撑到方案设计、优化及预试验的全流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护理学研究所所长、护理创新研究室主任胡秀英教授针对“大健康背景下护理科研项目选题与申报”进行指导,为研究生科研规划提供了实用的建议。香港城市大学明伟杰副教授从“健康偏好”视角,分析公众对健康政策及干预措施的接受度。香港理工大学王珊珊副教授聚焦“老年痴呆症护理中的技术”,展示智能工具在痴呆症照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副院长伍慧兒教授和朱明霞教授则分别介绍了澳门护理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澳门生死教育研究现状。复旦大学王玲副教授以乳腺癌淋巴水肿为例,详细讲解了复杂干预方案的构建。广东省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副院长、遵义医科大学刘宁教授对实施科学相关方法学进行了系统阐述。
莱顿大学医学中心Cynthia Hallensleben教授和Niels. H. Chavannes教授分别就“与患者参与及自我管理相关的数字健康创新”和“循证电子健康:实践中哪些方法可行”展开分享,凸显数字工具在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巴塞罗那大学Maria Villalobos博士从伦理、法律与设计角度探讨了“可信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代获获博士以“数字健康与老龄化:先包容,后预防”为题,引发对科技与老年护理关系的深入思考。蒂尔堡大学Robbert.J.J.Gobbens教授探讨了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问题。世界电子健康实验室宋晓月博士分享了慢性肺病护理的循证策略。蒙纳士大学杨辉副教授就“澳大利亚全科医学院的护理角色”展开报告,拓展了同学们对国际护理实践的认知。罗切斯特大学赵俊强副教授分享了现实主义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新加坡国立大学张美欣博士则围绕“从心血管护理博士到博士后的历程”,分享学术成长路径,为研究生规划科研职业生涯提供参考。蒙纳士大学健康临床科学学院Dominique Cadilhac教授以“中风研究中的卫生经济学”为题,从“成本-收益”角度深入探讨了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最后,林蓓蕾副教授组织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坊,通过切身经验分享,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国际学术交流,在多元文化中激发思维碰撞,拓宽视野、提升科研创新与专业素养。她强调,应明确参会目标、主动反思,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获。
国际国际学校作为郑州大学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助推护理学科不断创新与发展。



